資訊中心

- · 關于臨時停市的通知 12/05
- · 關于網絡恢復正常的通知 12/21
- · 關于網絡故障的通知 12/21
- · 關于2020年國慶節和中秋節 09/25
- · 關于 2020 年端午節假期交 06/23
- · 關于 2020 年勞動節假期交 04/24
幣種 | 匯率 | 漲跌 |
1美元 | 7.0529 | ![]() |
1歐元 | 7.5843 | ![]() |
100日元 | 5.0614 | ![]() |
1港元 | 0.90091 | ![]() |
1英鎊 | 8.7207 | ![]() |
- 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需求
- 發表時間: 2023-05-22 09:17:02 瀏覽次數: 轉自:第一財經
據新華社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強17日至18日在山東調研時表示,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采取更有針對性措施擴內需穩外需,努力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
調研中,李強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山東省有關部門、部分市縣和企業負責人發言。他強調,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關鍵是增強發展信心,多做確定性的事對沖各種不確定性,盡最大努力爭取最好結果。
具體而言,李強指出,要聚力抓制造、抓創新、抓融合,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努力走出一條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要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需求,打造更多消費熱點,做好特色消費、新興消費等文章。要把擴大內需與改善民生結合起來,扎實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補短板項目建設。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也是釋放消費潛力、擴大投資需求的內在要求。5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落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部署總體工作方案和近期舉措。
國常會要求,針對重點領域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緊盯不放、久久為功,確保取得實實在在成效。并強調要在深化改革上下更大功夫,進一步優化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性制度。
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將加速
去年4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下稱《意見》)對外發布,明確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
國常會指出,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于充分發揮我國經濟縱深廣闊的優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進一步釋放市場潛力,更好利用全球先進資源要素,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今年4月,發改委召開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工作專題會議表示,《意見》印發實施以來各地方各有關部門有力有序扎實推進各項重點任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會議同時提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是一個持續艱巨的任務,實踐中還有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要堅持長短結合、立破并舉、標本兼治,瞄準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等突出問題,進一步提出務實管用舉措,實實在在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取得扎實成效。
中金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表示,《意見》發布一年之后,國常會研究落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部署總體工作方案或將標志著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進程進一步加速,這將促進規模經濟效應的釋放,一方面提升有效需求,另一方面便利要素流動,提升資源配置和科技創新效率,為中國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
他分析,從需求側來看,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將整合各地區的消費者和生產者,擴大市場規模,為企業創造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從供給側來看,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一方面將有助于解決地方保護主義和市場分割問題,優化企業的營商環境,另一方面將有助于促進創新要素有序流動和合理配置,使得不同地區的企業通過合作和競爭將激發創新活力,推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
國常會強調,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壓實責任,自覺在大局下想問題、做工作,堅決打破思維定式、防止本位主義。要針對重點領域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緊盯不放、久久為功,確保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鐘輝勇表示,市場分割的根源在于地方保護主義,而地方保護主義的產生和地方的考核體系有關。解決的關鍵是不能僅用本地區的經濟發展表現來考核地方官員,同時需要兼顧跨地區的經濟協調,以此來減弱地方保護主義對全國經濟的不利影響。
國常會提到,要在深化改革上下更大功夫,進一步優化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性制度,健全激勵約束和考核評價體系,完善適應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體制機制。
鐘輝勇認為,基礎性制度對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能夠起到非常關鍵的支撐作用,對維持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增加包括民間投資在內的全社會投資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
在山東濰坊調研時,李強來到歌爾集團、濰柴集團,走進車間、實驗室,察看產品和零組件,聽取公司情況介紹,對企業深耕主業、持續創新予以肯定,勉勵他們心無旁騖把產品做好,把技術做強。他強調,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命脈所在。要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統籌抓好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
當前,我國已經培育了45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高端裝備領域、新材料領域、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領域、消費品領域、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金照表示,“我國制造業發展面臨一個重要關口”。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深度調整,大國競爭和博弈日益加劇。我國處于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邁進的重要關口期,機遇和挑戰并存。在這個關鍵節點,制造業作為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其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第一財經分析,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也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領域。我國已形成規模大、體系全、競爭力較強的制造業體系,但與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要求仍有一定距離。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既是短期應對挑戰的抓手,也為長遠發展夯實基礎。
受出口放緩、利潤不佳等因素拖累,我國制造業投資持續放緩。1~4月份,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6.4%,較1~3月回落0.6個百分點,增速連續6個月下行。
從結構上看,制造業投資中,1~4月份裝備制造業同比增長16.1%,高技術制造業增長15.3%,都保持了較快增長。但是,工業企業盈利走低、訂單回落和庫存高企三大壓力,對出口鏈條和低技術密集型的企業擴產意愿帶來擾動,拖累整體制造業投資。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近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后將在穩定和擴大制造業投資方面持續發力,統籌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等,繼續加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擴大工業和技術改造投資,推動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
各地也在積極部署。近日,天津濱海新區夏季202個重點項目集中開竣工,總投資1491億元,其中先進制造業項目88個。河南省第八期“三個一批”(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項目建設活動火熱啟動,本次活動新增項目1420個、總投資1.8萬億元。新“簽約一批”項目651個,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占多數。“開工一批”項目769個,其中先進制造業項目32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15個。
5月19日,重慶設立2000億元產業母基金,力爭帶動超萬億先進制造業投資。該基金主要投向重慶先進制造產業集群、數字經濟、國資布局產業及整合重組等領域,并將根據重慶產業發展戰略動態調整。浙江省“415X”先進制造業專項基金群5月18日正式啟動,目標總規模超2000億元。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從下階段情況來看,我國制造業投資持續增長仍然有不少有利條件。我國正處在產業升級快速發展階段,新技術廣泛滲透,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步伐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壯大,這些都會帶動制造業投資增長。新能源產業還有數字經濟相關制造業投資增長潛力依然巨大,為制造業投資持續增長提供有力支撐。我國對制造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不斷持續加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持續保持較快增長,這些推動制造業發展的政策效應也會持續顯現。